六龜觀光藝文季

來自山城的聲音

1/21-23

1/20-2/20
六龜好物徵選

1/21開跑提案,歡迎大家參與
OO

1/21-23
六龜集市

1/21(五)~1/23(日)
@池田屋+洪稛源

1/21
山城音樂會

金曲歌王許富凱羅文裕山狗大後生樂團


人文生態導覽

浦來溪頭社戰道&六龜老街
OO

1/21-2/28
六龜之美展

六龜藝術家、六龜點滴
@池田屋+洪稛源

294_11291231

許富凱

9

羅文裕

1c6a8482d1c0b44cc1a2ca2e78152166

山狗大後生樂團

Featured In

洪稛源

洪稇源-六龜的蕃物交易所

四個交換所中「六龜里」交換所位在六龜里市街上。六龜里的交易所交換人洪見濤先生,原居於旗山,日治時期到六龜擔任日本警察(隘勇),與當地原住民關係良好,常受託將原住民作物或獵物帶下山交易,於是在大正三年(1914)於六龜住家開設蕃物交換所,商號「洪稇源」。在日治時期樟腦業興盛時,曾是六龜重要的山地特產交易,交易物品多為原住民所種愛玉、紅豆、小米、玉米、鹿茸或毛皮及穿山甲、飛鼠等獵物標本,以種量計算交易金額。當時開設交換所需有日本核發牌照許可營業,店裡大小事務皆由周蘭女士全權管理。

日本人喜歡木耳、香菇、愛玉子、鹿茸、熊膽等山產,還有需要紅豆、乾玉米等,原住民便會將物品帶到洪稇源,交換火柴、食鹽、黑糖、布料、廚房工具如鐵鍋等。早期是以物易物,但到後來原住民也學會怎麼用錢、換錢。日本人的交易所也是教育原住民的場合,原住民在此學到以錢貿易,也第一次看到罐頭,認識味噌、米粉等,與部落之外的世界接軌。因交易過程必須由山地警察陪同,故宅地後方備有廂房,供遠道而來的原住民及山地警察歇腳休息。

當時原住民所種紅豆顆粒雖小但飽滿,品質很好;當他們下來交易時總是很熱鬧,領了錢就開始買酒喝,常常喝到兩三點還不睡覺,洪家還特別在商號側提供給他們住宿,即使如此仍常有數人醉後睡在屋前走廊情況。

交換所除山產、農作,也兼營菸酒買賣,與日人關係良好的洪周蘭,每逢來訪即熱情款待,「洪稇源」商號於是成為日人在六龜經常往來店家之一。

戰後,洪稇源商號褪去蕃產交易所的特殊任務,仍持續販賣一般雜貨、菸酒經銷等商店功能,除此之外,洪稇源商號仍作為地方上小額借貸的處所,對於金融不甚便利的六龜地區,無疑扮演維持地方社會安定的力量。

池田屋

「池田屋」據推測建於日治昭和四年(西元1929年),創建主為日人池田兵太郎,建造匠師以大木匠師鄭孟紅為首,共同參與的匠師尚有木匠李谷俤、羅房玉、以及土水匠師鄭金官等人。

背景及文化價值概述

高雄沿山地區因採樟腦事業,移住居民日漸增多,明治41年10月,蕃薯藔廳於六龜地區成立新支廳,成為帝國殖民的邊界,亦是原漢分界的前緣。隨著山區的開發,限縮原住民的活動空間,加上開採樟腦的過程中與原住民常產生糾紛,造成該地區的蕃情並不穩定。

日人為了發展樟腦事業,對全臺的樟樹林地進行嚴格管控,為了有效隔離及驅逐這些他們口中的「蕃人」,日本人加派警力部署,大量日人進出,池田屋其主要功能在接待外來日人、軍隊駐防或供作日警宿舍之用。

池田屋做為平地進入六龜山地部落之日軍警唯一的招待所與休息處所,在高雄縣日治時期山地區域開發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歷史意義。

據訪談及戶政資料得知,池田兵太郎從事養豬業,昭和九年(西元1934年)7月19自豬圈涉水返回池田屋時不慎被溪水沖走而過世。其後,池田屋即由其女兒池田美代及女婿池田秋好接手經營,直至戰後一年(民國三十五年,西元1946年)池田舉家返回日本後,因池田屋係池田兵太郎向六龜農會信用組合貸款所建,池田家返回日本時貸款尚未還清,故而產權遂移轉為六龜農會信用組合所有。

光復後產權移轉為六龜鄉農會所有,民國四十八年又移轉高雄客運之客運站,成為外地進入本區(包含六龜鄉、茂林鄉、桃源鄉)之總轉運站;其不僅為本區之重要交通設施,更是住民外出工作、求學的共同記憶,與為本區全體居民甚至臨近山地聚落住民生活息息相關。

 

六龜。

Proin gravida nibh vel velit auctor aliquet. Aenean sollici tudin, lorem quis biben dum auctor, nisi elit conse quat.
Scroll to Top
回到頂端